中国科学报头版:为什么悲剧不断重演

来自智慧安全引擎
跳转至: 导航搜索
   8月12日深夜,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极为惨烈的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。面对灾难,我们是不是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,究竟哪里出了问题?为什么相似的悲剧会不断重演?
   关于化工安全问题,人们往往走入两个极端:不出事儿,什么都不怕,什么都敢干;一出事儿,什么也不敢做了。提到危险化学品,人们往往谈“化”色变。其实,在我国今年最新出台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,虽然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2800多种,但其中有很多是化工、医药领域常用的、必不可少的原料或者中间体。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绕开这2800多种化学品。那么,如何采用科学的态度、方法来使用和管理这些危险化学品是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   从战术上讲,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我们要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,尽可能多地了解、掌握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。比如,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msds(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)了解化学品的各项特性。msds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、燃爆性能、对健康的危害、安全使用贮存、泄漏处置、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16项内容。对于一些新物质或者中间体,往往较难获得全面的msds数据。这时候需要我们通过一些科学量热实验测定物质的热稳定、分解温度、分解产生压力等相关信息。
   再比如一些特殊的危化品有水敏感性,就像过氧化钠或者cac2(电石),在遇到水时会发生剧烈反应,有的会产生易燃或助燃的气体,那就要求在所有生产、运输、储存,甚至是消防灭火环节绝对杜绝水的介入。这不仅需要在最醒目的地方予以标示,也需要企业管理人员、生产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非常清楚地了解这些危害特性。这样才不至于在危急关头,乱了阵脚。
   对于大量的危化品储存,还需要计算居民居住地的安全距离,并结合当地主要风向和风速等等,进行系统地风险评估后,才可以确定安全的工厂选址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印度博帕尔事故,就是因为工厂选址错误,造成3000多人死亡,十几万人受灾。历史上血的教训,都需要我们深刻学习。
   为避免悲剧重演,还需要从各单位自身找原因。为什么过程安全管理(psm)的实施在我国是强制执行(国外自愿执行),但仍然收不到很好的效果?这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、管理风格、人员素质有很大关系,也和社会的安全文化密切相关。一个成熟健康的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。这种责任的担当不是靠喊口号、造声势就能实现的,而是要靠科学的方法、严谨的管理才能落在实处。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已经建立起很好的安全企业文化,真正把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体系和科学问题来抓,严谨、系统地落实到每个环节,大力培育专业的安全研发团队和管理系统。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整天把“安全第一”挂在嘴边,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。
   企业“安全文化”的建设不能一朝一夕,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。它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;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和管理体系,用本质安全的原理和方法落实安全生产。